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12月26日,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兰花圆桌——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江苏苏州举办。
对话会现场
来自中国外文局机关部室、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巴基斯坦、韩国、越南、埃及、埃塞俄比亚、马拉维、俄罗斯、塞尔维亚、西班牙、加拿大等约27个国家的30余位国际青年参加对话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围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子项目参与春节申遗进行分享。他表示,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我国三大年画之一。其创作内容涵盖门神、五谷丰登、五子登科等吉祥图案,寄托了人们对新年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成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通过高质量教育,形成传承人梯队;拓宽传播渠道与提升社会认知;生产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出海”,促进海外传播等方式促进传承与发展。
在对话交流环节,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外籍专家季莫非·巴赫瓦洛夫认为,兰花精神所倡导的“传递馨香,奉献美好”,深刻启示我们要珍视彼此间关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弘扬共同价值观,我们能够搭建起一座座心灵相通的桥梁。在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中,我们应传承并弘扬兰花精神,以善意的行动和坚定的信念,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CGTN国际新闻编辑马立克认为,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事件彰显出春节的文化价值和全球吸引力。这为中国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能够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理解中国新年是什么,进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同时,这也将吸引更多人亲身体验春节庆祝活动,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帮助中国文化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埃塞俄比亚繁荣党办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艾迪认为,国际合作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分享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经验,我们不仅能够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能搭建起增进各国人民间相互理解与友谊的桥梁。本次活动不仅致力于展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也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搭建了对话交流的平台,这对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留学生阿迪尔·阿什拉夫认为,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并不会削弱个人的本土文化认同,相反,这一过程能够丰富其内在世界,深化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并与世界建立更加紧密且多元的联系。兰花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绽放,其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鼓舞我们相互尊重、携手合作,以实现共赢。作为青年人,我们需积极寻找机会,通过兰花奖等多种平台和途径相互学习,以共情和谦逊的态度对待文化交流,认识到这是一条双向奔赴之路。
中外嘉宾合影
国际青年体验木刻年画制作。
此外,国际青年们还亲身体验了木刻年画的制作流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本次对话会以春节成功申遗为重要契机,旨在进一步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弘扬“兰花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