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协同创新

第十届“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活动在山东举办

发布时间:2024-06-28
来源:
分享到:

6月22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活动在山东举办。本届参访活动以“齐鲁之约:传统与创新”为主题,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副部长坡西·乔马尼冯、柬埔寨新闻部副国务秘书韩桑阿、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以及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主流媒体记者约40人,走进济南、德州(齐河、禹城)、泰安、济宁(曲阜)等地,深入了解山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和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感受传统的魅力与创新的活力,读懂中国故事的“山东篇章”。

全方位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山东地处“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是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节点。山东与东盟友谊深厚、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东盟已连续5年保持山东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稳步推进,双方新兴领域务实合作走深走实。山东省抓住机遇,正在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抓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参访团考察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月22日,参访团来到德州高新区,先后走访了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禹王集团、山东缔盟集团。“完全没想到,能从大豆延伸生产出包括生态食业在内的种类如此丰富的产品。”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总编辑陶菲克在现场详细了解了禹王集团大豆产业及深加工操作后表示,中国企业成熟、系统化的发展体系值得学习。目前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开展经营活动,希望未来继续通过做好相关方面的新闻报道,增进两国之间的交流。


参访团代表考察齐河县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访团还走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大地之环——齐河县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重工集团,全面感受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办院战略,已同10多个国际组织和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包括与菲律宾等国的科研机构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等。菲律宾驻华使馆三等秘书潘仁源很高兴看到菲方与中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他表示,2023年5月,菲律宾北伊罗戈省省长也曾到访山东省农科院。未来,“希望能看到菲中两国不仅在农业,也在文化交流、教育民生等方面开展相关合作。希望两国媒体注重传播合作成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参访团调研山东重工集团。

作为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了中国最优质的动力系统与工程机械资源。大到车间里全自动化的流水线,小到办公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吸引了参访团成员的关注,大家纷纷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直观感受“智”造升级带来的改变。

最前沿交流媒体融合的报道新业态

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媒体在国际文化交流、民间交往过程中发挥着窗口与桥梁作用。新媒体、融媒体、智媒体的迭代升级,为媒体从业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本届参访团成员包括东盟国家的新闻官员和媒体代表,他们均对中国的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参访团考察山东广播电视台。

6月23日,参访团一行来到山东广播电视台,详细了解电视台自主开发建设的“闪电云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等报道平台,以及山东国际传播中心、“章鱼智慧运维系统”的运营情况。看到数字人虚拟主播,参访嘉宾纷纷驻足。初次来到中国的柬埔寨新闻部国合局局长圣·索菲亚表示,柬埔寨新闻媒体目前也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报道,期待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促进新闻传播,向更多柬埔寨乃至东盟国家的受众充分展现中国的魅力。泰国“经理人在线”网站主任记者郑权之表示,泰国的媒体也在应用数字虚拟人技术报道新闻,借力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媒体人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

已在中国工作9年的越南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周太平是一位“中国通”,不仅长期关注时政、经济方面的热点话题,也关注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合作。他迫切希望越南与中国也能早日实现免签,从而进一步促进越中两国的民间往来。在参访期间,他举起摄像机随机采访山东当地民众,并表示:“能够了解中国各地、各个岗位上普通人的想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希望通过我们的视频报道,让越南人更加了解中国人、认识中国。”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助理执行编辑费德里克感觉每一站都收获颇丰,“信息量真的很大,接触到很多日常关注领域之外的新内容。”他表示,将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媒体运营方面的创新情况与自己的同事、同行们分享。

零距离体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常说“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山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省内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访团成员展示亲手描摹的书法作品。

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涵的儒家思想,是亚洲智慧的典型代表,儒家文化在东盟地区的传播历史悠久。6月25日,参访团前往孔府、孔庙以及尼山圣境调研儒家文化。马来西亚驻华使馆一秘诺娜杰娃表示,儒家文化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儒家思想的很多理念是全人类共通的,这种共情可以促进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包容。


参访团考察泰山文化遗产保护。

“五岳之首”泰山被誉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是国泰民安的象征。马来西亚《婆罗洲邮报》首席记者玛丽感叹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泰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山里给人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感受,它的高大雄伟令人震撼,文化遗产保护得也非常好。”

此外,参访团还前往位于德州齐河的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参观书画、树化玉、根雕等作品,全面感受中国的艺术与文化;赴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考察中国—东盟中医药务实合作情况;参访趵突泉、大明湖,考察济南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参访嘉宾纷纷表示,希望通过多领域的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多层面的交流与理解,推动两国实现更加广泛深入的友好合作。

“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中国—东盟中心主办,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承办。自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累计组织东盟十国的200余位驻华使节、主流媒体记者等实地感知中国发展,以人文交流推动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务实合作。

兰花奖

品牌项目

数字出版

国际传播

协同创新

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