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样的?”“如何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优先吗?”诸如此类的疑问,在当前的国际舆论中经常出现。自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话题随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中国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为了孤芳自赏,更不是为了‘本国优先’,而是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7月6日,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2023)”上致辞时说。陆彩荣表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弘扬立己达人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注入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2023)”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传播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上海大学协办。论坛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上海举行。
本次论坛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为主题。来自中央部委、地方省市、高校、智库、媒体、企业的各界嘉宾以及国际青年代表共约200人参加论坛,围绕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展开交流和研讨,为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建言献策。
论坛现场
2023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2岁生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与此同时,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这些重要时间节点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进一步提升。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共产党。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的方略,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意义重大。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陆彩荣致辞
陆彩荣在论坛致辞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
陆彩荣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互学互鉴的文明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开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坚持世界各国都有现代化的“入场券”,中国式现代化跳出了西方现代化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思维窠臼,摒弃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赵启正作特别演讲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以上海的发展为例,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浦东开发主要目的是振兴上海,把中国的上海建成一个能够和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对话的城市。如今上海市是中国现代化程度领先的地区。赵启正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很大,各地情况不同、气候不同、资源不同、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不同,中国各地的发展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模式,但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筹下发展的。”
徐绍刚致辞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务长徐绍刚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为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长期以来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现代化的话语权,保持西方中心论,不断放大‘现代化=西方化’的错觉,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后发型国家的成功追赶,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尤素夫·瓦南迪作主旨演讲
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家研究中心基金会董事会副主席尤素夫·瓦南迪表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现在正迈向现代化国家行列。过去三年中国宣布了三项全球倡议:2021年的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议和2023年的全球文明倡议。这三个全球倡议的内容非常崇高,它们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在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和平发展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图景。
徐绍刚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摒弃了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现代化模式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后果;摒弃了以物质增长为唯一追求的传统现代化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物质主义膨胀、向自然界无度索取、牺牲资源环境的后果;摒弃了对外扩张掠夺的传统现代化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以弱肉强食为特征的“丛林法则”盛行的后果,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后发型国家的成功追赶。
胡兆明致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言人、信息传播局局长胡兆明指出,深化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把握的关键词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举起的一面新的旗帜,展现了实现现代化道路新路径。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对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作主旨演讲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表示,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是建立在国家调控的基础上,同时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效益,同时认真研究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国外的经验,也不失主体性和特性。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战略规划,其目的是实现具体的发展目标,如建设小康社会和消除贫困。
李舫作主旨演讲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表示,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先后发起设立诸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发展机构与合作机制,孕育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互联互通”“不干涉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新型合作理念以及“硬援助与软援助相结合”“对外援助与互利合作相结合”等新型合作模式,有效补充了既有全球治理机制的不足。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和平崛起,为世界带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让世界更懂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一个新的现代化道路创新模式,如何向国际社会准确全面介绍说明这一发展模式,是一个重要课题。
欧阳华致辞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了百年奋斗历程与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新的生命力,应努力向各国人民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精彩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徐绍刚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和世界贡献。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为价值追求,充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指引了前进方向。“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实践和价值内涵,讲好中华文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的故事。”
关于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胡兆明提出了“四个千”的方法:一是千军万马,汇聚各条战线力量,强化国际传播效能;二是千山万水,即不能只在国内搞国际传播,而是要真正走出国门;三是千言万语,注重多语种传播,以本地化语言让传播内容更生动、更亲切;四是千锤百炼,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和提升对外传播的能力,推动国际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
张维为作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表示,真实而生动的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现代化故事无处不在。中国有世界一流的高速公路、一流的高速铁路、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手机支付在国内任何城乡都能使用;从西藏到新疆,包括山区、村庄,都可以收看网上视频。同时,混合经济、民营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市场作用。中国的这些成功的故事是实实在在的。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表示,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进入到一个现代工业和技术先进的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其现代化进程是独一无二的。在经济、社会和技术领域的成就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特别是那些也渴望现代化的国家。中国解决了国内脱贫问题,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成就,也为实现联合国全球议程上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减贫努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钦佩,也为其他面临消除贫困挑战的国家提供了灵感和榜样。
大卫·弗格森作主旨演讲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表示,西方的政治模式实际上并不适合一些不发达国家的需求,事实上很少会有不发达国家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而获得成功、实现繁荣。中国的现代化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架构以及流程之上,是基于一系列与现代世界以及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行动之上,“要深入理解以及讨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李舫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为世界带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可是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误读,比如西方视角中的“中国威胁论”。让世界理解和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读懂中国故事,需要跨越文化障碍、增加思想共识。首先要解决的是“读”和“懂”的问题。李舫认为,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有不同认识,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共同的。各国历史、文化、国情不同,但人民心灵相通,都有追求和探索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平等权利。这是我们讲好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遵循。
撰文 | 兰辛珍